“恶搞糖果”化身“计生用品”? 专家:容易扭曲未成年人的性观念
04-28
浏览量:559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近日,深圳一位家长在上初中的14岁儿子的储物柜中有“惊人发现”,原来里面藏有“计生用品”,更“吓人”的是,下午一转眼这些“用品”就不见了。一问之下才知道,这是被商家包装成“计生用品”的“恶搞糖果”,手感与“计生用品”几乎一样,儿子放学后把它给吃掉了。该报道一出立即引发社会热切关注,究竟该类商品对学生消费群体会带来哪些影响?社会应如何对该类商品加强管治?家长遇到孩子购买该类商品该如何处理?羊城晚报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教育、心理、法律专家。
容易导致形成不健康的性观念
14岁正处于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些披着“计生用品”外衣的“恶搞糖果”为何能在青少年群体中有一定的市场?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穆岩指出,这种利用猎奇心理的营销手段,本来应该是很难持续吸引顾客的,但是该产品能够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传播,说明了普通的计生用品在他们尚不成熟的心智中,仍然具有陌生新奇、好玩有趣的吸引力,甚至还因为这些猎奇产品属于不被允许接触的禁区,而更增添了异样的“禁忌诱惑”。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专家、广州市云馨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范馨元表示,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他们会留意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变化,会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心。“这种带有娱乐色彩的计生用品样式的糖果无疑会激起孩子们对‘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尝试去解开‘性’的神秘面纱,甚至过早发生性行为。有些不法分子还可能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以这些物品诱惑孩子,并对其实施性侵害。”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主任、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律师认为,这种“恶搞零食”不但无法让未成年人认识性健康知识,而且容易导致他们形成不健康的性观念。
“三无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这类食品往往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据调查,很多该类商品都是“三无产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均有负面影响。郑子殷指出,根据《食品安全法》,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产品的,由相关部门进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严重的将会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需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同时,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在社会保护部分还规定了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玩具、用具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平台发现此类无良商家应当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报告有关部门。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可以及时举报此类现象。”郑子殷说道。
建议家长趁机做好性教育工作
家长发现孩子购买此类“恶搞糖果”,往往沉不住气,动辄“兴师问罪”。对此,范馨元建议,家长不用急着问责,也不用过分焦虑,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与孩子坐下来谈一谈,了解孩子最近的变化,并做好引导工作。
“对于性教育,我们主张‘疏’而不是‘堵’,是‘导’而不是‘防’,是‘教’而不是‘躲’。”范馨元表示,作为家长要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好奇心,通过正常的渠道让他们学习并了解性的知识,加强自身防范,避免受到性伤害。
她还呼吁,作为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对市场的食品商家进行定期排查。
穆岩则表示,未成年人偶尔尝试一次“恶搞零食”,很难说就会因此扭曲了性格。“不过如果总是表现出对这种猎奇产品的兴趣,就反映出一种思维浮于表面、无法深入的非理性习惯。作为学生应该清晰,学习知识、探索未知最终是为了成为一个能理性思考、独立、科学决策的人,不能被事物表象吸引而随波逐流,从而陷入不加深思的习惯性头脑惰性之中。”
链接
市场监管部门整治不良“网红”食品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店铺打着“恶搞礼物”旗号将零食包装成计生用品等的样式,打造所谓的“网红”食品。但这些恶搞零食包装上,往往没有备注生产厂家、保质期、生产地址等信息,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针对此种情况,早在201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在全国联合开展关于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专项行动,并明确提出,对“网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对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电视购物栏目等渠道实施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进行立案查处,绝不手软。
今年以来,已有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有关“网红”食品进行整治。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江苏省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部分网红零食店开展专项突击检查中发现,有两家店铺售卖的29种、503件“网红”零食存在问题,大部分是“恶搞”糖果。其中还有8种、181件产品的外包装上没有标注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者信息等标签标识和成分配料表,是名副其实的“三无”食品,执法人员当即对上述全部产品采取强制扣押措施,并将对上述两家店铺进行立案调查。 (丁玲)
近日,深圳一位家长在上初中的14岁儿子的储物柜中有“惊人发现”,原来里面藏有“计生用品”,更“吓人”的是,下午一转眼这些“用品”就不见了。一问之下才知道,这是被商家包装成“计生用品”的“恶搞糖果”,手感与“计生用品”几乎一样,儿子放学后把它给吃掉了。该报道一出立即引发社会热切关注,究竟该类商品对学生消费群体会带来哪些影响?社会应如何对该类商品加强管治?家长遇到孩子购买该类商品该如何处理?羊城晚报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教育、心理、法律专家。
容易导致形成不健康的性观念
14岁正处于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些披着“计生用品”外衣的“恶搞糖果”为何能在青少年群体中有一定的市场?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穆岩指出,这种利用猎奇心理的营销手段,本来应该是很难持续吸引顾客的,但是该产品能够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传播,说明了普通的计生用品在他们尚不成熟的心智中,仍然具有陌生新奇、好玩有趣的吸引力,甚至还因为这些猎奇产品属于不被允许接触的禁区,而更增添了异样的“禁忌诱惑”。
广东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广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专家、广州市云馨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范馨元表示,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是身心发展的高峰期,他们会留意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变化,会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心。“这种带有娱乐色彩的计生用品样式的糖果无疑会激起孩子们对‘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尝试去解开‘性’的神秘面纱,甚至过早发生性行为。有些不法分子还可能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以这些物品诱惑孩子,并对其实施性侵害。”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主任、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律师认为,这种“恶搞零食”不但无法让未成年人认识性健康知识,而且容易导致他们形成不健康的性观念。
“三无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这类食品往往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据调查,很多该类商品都是“三无产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均有负面影响。郑子殷指出,根据《食品安全法》,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产品的,由相关部门进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严重的将会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需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同时,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在社会保护部分还规定了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玩具、用具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平台发现此类无良商家应当及时采取处置措施并报告有关部门。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可以及时举报此类现象。”郑子殷说道。
建议家长趁机做好性教育工作
家长发现孩子购买此类“恶搞糖果”,往往沉不住气,动辄“兴师问罪”。对此,范馨元建议,家长不用急着问责,也不用过分焦虑,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与孩子坐下来谈一谈,了解孩子最近的变化,并做好引导工作。
“对于性教育,我们主张‘疏’而不是‘堵’,是‘导’而不是‘防’,是‘教’而不是‘躲’。”范馨元表示,作为家长要以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面对自己的好奇心,通过正常的渠道让他们学习并了解性的知识,加强自身防范,避免受到性伤害。
她还呼吁,作为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对市场的食品商家进行定期排查。
穆岩则表示,未成年人偶尔尝试一次“恶搞零食”,很难说就会因此扭曲了性格。“不过如果总是表现出对这种猎奇产品的兴趣,就反映出一种思维浮于表面、无法深入的非理性习惯。作为学生应该清晰,学习知识、探索未知最终是为了成为一个能理性思考、独立、科学决策的人,不能被事物表象吸引而随波逐流,从而陷入不加深思的习惯性头脑惰性之中。”
链接
市场监管部门整治不良“网红”食品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店铺打着“恶搞礼物”旗号将零食包装成计生用品等的样式,打造所谓的“网红”食品。但这些恶搞零食包装上,往往没有备注生产厂家、保质期、生产地址等信息,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针对此种情况,早在201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在全国联合开展关于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专项行动,并明确提出,对“网红”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对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电视购物栏目等渠道实施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一旦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进行立案查处,绝不手软。
今年以来,已有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有关“网红”食品进行整治。根据此前媒体报道,江苏省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部分网红零食店开展专项突击检查中发现,有两家店铺售卖的29种、503件“网红”零食存在问题,大部分是“恶搞”糖果。其中还有8种、181件产品的外包装上没有标注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者信息等标签标识和成分配料表,是名副其实的“三无”食品,执法人员当即对上述全部产品采取强制扣押措施,并将对上述两家店铺进行立案调查。 (丁玲)
下一篇:
有效还没副作用 海淘药品真那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