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
08-24
浏览量:467
职业本科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技术的培养,而技术的培养离不开企业,必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对学校而言,产教融合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进而提升学校的名誉和社会地位;对企业而言,产教融合可以使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相对接,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工作岗位,间接降低了企业培训成本;对学生而言,产教融合可以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一方面方便自身就业,另一方面,技术技能水平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而言之,产教融合可以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良好格局。
职业本科教育试点以来,社会一直密切关注其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并非只是延长了一年学制,而应当更加适应职业岗位上移的需要,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复杂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思维的培养,突出技术技能的复合性。
当前,我国32所职业本科院校中多数为民办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虽然近一年来通过合并、转设、部省共建等渠道升格为本科的职业院校多为公办,其产教融合有一定基础,但同样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办职业本科院校校企双方目标、行为不一致,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力量不足,产教深度融合的格局尚未形成。
因此,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本科院校还需要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统合校企需求,构建共同目标。
职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就职业本科院校当前发展阶段看,需要借助产教融合提升自身内涵质量,同时也需要将企业的实际需求纳入合作中。
例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在合并转设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后更加重视产教融合工作,立足石化行业,积极探索“石化”特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学校紧紧围绕石油化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成国内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等石油化工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培训基地。学校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技能竞赛、岗位能力培训,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产业学院,构建深度融合的共同目标。
第二步,融合各方资源,深度产教融合。
职业本科院校可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围绕产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实际需要,在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合作、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形成共研培养体系、共享技术资源、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共施教育教学、共搭创新平台、共同进行教育与产业研究的产教深度融合体。
例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积极探索实施“三个融合”,即:一是利益资源融合。学校通过建立与石化类行业企业校企利益融合长效机制,固化产教融合成果。二是技术研发融合。一方面,学校瞄准社会需求和技术前沿,积极利用优势学科与行业企业资源,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科技攻关,引导教师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行业标准、工法规范、技术改造、课题攻关、工艺推广等合作,把科技论文、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写实并进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同时,积极引入校外科研资源和项目入驻学校,与校方联合开发,提高科研服务社会能力。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将贯穿“生产—研发—管理”全流程的教育要素供给融入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将新技术转化为新课程,共同推进企业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三是文化精神融合。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构建“共建专业、共同管理、共育人才、共组师资、共融文化、共享利益”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真正落地落实。
第三步,构建政、企、校三方产教融合共同体。
地方政府、企业、学校要形成合力。一是政府与企业结合,在产业园区设立职业院校,促进学校与当地产业平台融合,同时将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落户在园区。二是鼓励职业本科院校根据特色产业打造学科,围绕产业设置专业与学院。三是企业可以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主动推动产教融合,通过创建企业大学和共同举办职业院校、共建行业学院和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协同育人和协同研究等多种方式,对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进行有益探索。四是政府机构搭建体现产教融合要求的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实践实训平台,推动产业、教育、人才、科技、信息、资本等诸要素集成、共生、演化。
职业本科教育试点以来,社会一直密切关注其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并非只是延长了一年学制,而应当更加适应职业岗位上移的需要,更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复杂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以及技术创新思维的培养,突出技术技能的复合性。
当前,我国32所职业本科院校中多数为民办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虽然近一年来通过合并、转设、部省共建等渠道升格为本科的职业院校多为公办,其产教融合有一定基础,但同样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办职业本科院校校企双方目标、行为不一致,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力量不足,产教深度融合的格局尚未形成。
因此,实现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本科院校还需要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统合校企需求,构建共同目标。
职业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就职业本科院校当前发展阶段看,需要借助产教融合提升自身内涵质量,同时也需要将企业的实际需求纳入合作中。
例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在合并转设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后更加重视产教融合工作,立足石化行业,积极探索“石化”特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学校紧紧围绕石油化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成国内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等石油化工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培训基地。学校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技能竞赛、岗位能力培训,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产业学院,构建深度融合的共同目标。
第二步,融合各方资源,深度产教融合。
职业本科院校可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围绕产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实际需要,在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合作、技能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形成共研培养体系、共享技术资源、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共施教育教学、共搭创新平台、共同进行教育与产业研究的产教深度融合体。
例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积极探索实施“三个融合”,即:一是利益资源融合。学校通过建立与石化类行业企业校企利益融合长效机制,固化产教融合成果。二是技术研发融合。一方面,学校瞄准社会需求和技术前沿,积极利用优势学科与行业企业资源,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科技攻关,引导教师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行业标准、工法规范、技术改造、课题攻关、工艺推广等合作,把科技论文、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写实并进行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同时,积极引入校外科研资源和项目入驻学校,与校方联合开发,提高科研服务社会能力。另一方面,合作企业将贯穿“生产—研发—管理”全流程的教育要素供给融入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将新技术转化为新课程,共同推进企业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三是文化精神融合。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构建“共建专业、共同管理、共育人才、共组师资、共融文化、共享利益”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校企双主体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真正落地落实。
第三步,构建政、企、校三方产教融合共同体。
地方政府、企业、学校要形成合力。一是政府与企业结合,在产业园区设立职业院校,促进学校与当地产业平台融合,同时将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落户在园区。二是鼓励职业本科院校根据特色产业打造学科,围绕产业设置专业与学院。三是企业可以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主动推动产教融合,通过创建企业大学和共同举办职业院校、共建行业学院和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协同育人和协同研究等多种方式,对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进行有益探索。四是政府机构搭建体现产教融合要求的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实践实训平台,推动产业、教育、人才、科技、信息、资本等诸要素集成、共生、演化。
上一篇:
如何以数字技术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级
下一篇:
反复修改完善,确保重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