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美元之下汇率逼近6.9 人民币未来走势会怎样
08-24
浏览量:492
美元指数走势势如破竹,时隔一个多月后再度于8月23日突破了109的近20年新高。而从上周意外降息之后,横盘许久的人民币也跌破了6.8阻力位,迈向6.9关口。
截至北京时间8月23日19:10,美元/离岸人民币报6.8628,美元/在岸人民币报6.8510,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跌126点,较上日夜盘收盘跌33点。自从上周一央行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走贬,22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跟随下调后,人民币进一步贬值。此前的8月15日,离岸人民币一度大跌近700点、逼近6.82,为本轮疫情暴发(2020年3月)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
目前,强美元似乎仍无熄火之势,欧元、英镑、日元、澳元等G10货币都在对美元贬值,也造就了美元指数一骑绝尘。在此环境下,人民币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降息后人民币承压
8月23日,某国有大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贬值主要来源于降息和社融等经济数据的影响。“离岸人民币贬值幅度更大,境外贬值压力更多是交易出来的,而境内实需更多,在人民币贬值后,结汇的数量亦不小。”
第一财经在上周初报道,有外汇交易员表示,强美元压力仍在,境内流动性异常宽松,近期经济数据较为疲软,人民币贬值压力客观存在。但如果外贸数据未来仍能维持7月前的强劲态势,或能对冲这一部分高估,继续在目前的点位附近横盘。据记者了解,目前外资行对于美元/人民币的年底点位预测大都在6.7~6.95之间。
就四季度而言,各界普遍预计人民币存在一定压力。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此前对记者表示,从全球通胀、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等指标看,美元上行趋势并没有结束,相应的资产价格包括股票、商品、人民币汇率等都存在压力。
事实上,三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在6.7区间横盘许久。直到8月12日,当日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信贷与社融增量分别少增4010亿元与3191亿元,反映当前融资需求仍然较弱。社零增速2.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7%,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行至-6.4%,疫情缓解后国内需求恢复尚不明显。
当时,美元/离岸人民币从6.7225贬值至6.7445附近。作为对数据的回应,8月15日,MLF和逆回购利率双双下调10BP,中国10年期国债、国开债收益率大幅调控下行,美元/离岸人民币瞬间跳至6.8163附近,贬值幅度高达近700点,这是近期横盘后的久违突破。由于考虑到海外正在掀起激进的“加息潮”,早前各界都不认为降息是中国央行可能会考虑的选项,因而交易员对这一意外举措的反应颇大。
随着MLF下调,本周一LPR亦如预期下调,与房贷更相关的5年期LPR大幅下调15BP,这似乎也进一步导致人民币走贬。
近期汇丰上调了美元/人民币的预测,目前该机构认为到2022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将达到6.9,到2023年年中为6.95。该机构表示,“近期美元/人民币已突破备受关注的6.8关口,我们认为这意味着美元/人民币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和明年上半年处于一个新的更高的区间,比如6.75~7.00。”
但汇丰也认为,稳定的收益率差异和更加公允的估值表明,此轮人民币贬值将比第二季度更温和。中国经济增长仍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逐步复苏,随着积极的财政刺激和稳健的货币宽松政策生效,经济不太可能像第二季度那样再次大幅收缩。
巴克莱方面对记者表示,人民币的走势取决于出口的变化。目前预计,三季度美元/人民币的点位在6.9,年底可能会回到6.8。
数据显示,中国5月贸易顺差达787.5亿美元,6月贸易顺差则高达979亿美元,7月贸易顺差达1013亿美元,这是有记录以来,我国月度顺差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继续超预期。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记者表示,未来贸易形势仍将是主导人民币走向的关键。在这方面,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价格因素变化,二是海外需求变化。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海外涨价潮也推高了中国的出口额。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称:“汽车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可能是第二季度提振中国出口增长的极少数行业之一。中国庞大的汽车产业产能(尤其是电动汽车),拥有更完整的国内供应链和价格竞争力,应该会为中国的出口提供一些缓冲,尤其是考虑到在过去一年半里,发达经济体的乘用车价格通胀非常高。”不过他近期提及,根据中国八大港口外贸吞吐量同比变化(每10天发布一次数据),8月1~10日的数据从7月21~31日的29.3%、7月的14.7%明显下降至0.2%。事实上,7月出口产值同比增幅已从6月的15.1%降至9.8%。
强美元短期难熄火
强美元对人民币的影响亦不容小觑。8月23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隔夜再度突破3%,中美利差倒挂的幅度扩大,美元指数则在同日下午一举突破了109。截至北京时间23日19:25,美元指数报108.933。
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表示,为遏制通胀,日后仍将进一步积极加息,带动美元飙升。上周四,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Bullard)和旧金山市联储主席戴利(MaryDaly)提及进一步加息的必要性。他们的言论表明,9月有可能连续第三次加息75BP,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EstherGeorge)也表示,不会停止收紧政策,直到他们“完全相信”通胀正在回落。
由于此前公布的美国7月CPI不及预期,引发了市场对通胀见顶的预期,9月加息75BP的预期一度降温至50BP,也导致美元指数一度回落到106之下。不过,7月CPI的读数仍高达8.5%。近期,一系列鹰派言论令加息见顶论降温。
本周,投资者目光聚焦即将在美国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全球央行年会,这场为期3天的研讨会主题为“重新评估经济和政策所受的制约”,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北京时间周五晚上10点发表主旨演讲。年会历来被视为美联储官员释放政策变化信号的重要会议。目前,投资者最想了解的是,央行后续加息的力度会有多大。
FXTM富拓高级研究分析师LukmanOtunuga对记者表示,在美联储不再提供具体前瞻指引、逐次会议制定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此次研讨会传递出的信息尤为重要。“近期,美元势如破竹地突破了若干关键水平,需要关注的是,市场是否已经在为鲍威尔发表强硬言论做准备,或者仅仅是因为夏季行情,市场交投清淡凸显美元长期升值趋势?”
非美货币普遍疲软
G10货币的疲软也推动美元指数走高,未来,相关货币如何变化也将间接影响人民币。
其中,欧元的走软无疑作用最大,毕竟欧元在美元指数中的占比高达近60%。北京时间8月22日23:00,欧元对美元报0.9967,同日早前再度跌破1:1的平价。
此前,德国CPI在7月环比上升5.3%,是自1949年开始统计此数据以来的最大升幅。同时,年率上升幅度达到了惊人的37.2%。虽然这可能加大欧洲央行在9月再次加息的压力,但因为投资者更加担心经济衰退的风险,所以未能提振欧元。
能源危机几乎成为压垮欧元区的最后一根稻草。相关调查显示,经济学家目前预计未来12个月,欧元区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升至60%,这高于之前调查的45%,远高于俄乌冲突之前的20%。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最快可能在本季进入经济萎缩。上周五,欧洲天然气价格连续第二天收于历史新高。上周末,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将在3天内完全停止通过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供应。
除了欧元,英镑也对美元下挫。随着英国通胀率上升到10%上方,英格兰银行警告称,该国经济可能在第四季度陷入衰退,而且可能持续一年多。
日元更是疲软,周一,美元/日元升0.40%至136.43,美债收益率上升将美元/日元推升至7月28日以来高位,同时周线有望升超2%,创6月10日以来最佳单周表现。日本7月通胀同比上升2.6%,创下近8年最高点,连续第4个月高于日本央行2%的目标。
“尽管物价压力日增,央行完全没有可能加息或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在0,下称‘YCC’)。”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辛普森(MattSimpson)告诉记者。债券交易者在今年6月曾试图驱使日本央行调整其YCC政策,招致央行购买天量债券的回击,交易者以受伤收场,而央行成功收复对10年期债券收益率的控制权。日本通胀仍在上升,但程度弱于其他发达国家。事实上,根据日本央行的预测,通胀会在四季度达到顶峰。所以,整体上似乎没有理由预期日本央行迫切调整利率或YCC政策。
此外,对风险情绪尤为敏感的澳元近期也在下跌,截至北京时间8月22日23:00,报0.6875,过去一周澳元对美元贬值近3%。
截至北京时间8月23日19:10,美元/离岸人民币报6.8628,美元/在岸人民币报6.8510,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跌126点,较上日夜盘收盘跌33点。自从上周一央行下调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快速走贬,22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跟随下调后,人民币进一步贬值。此前的8月15日,离岸人民币一度大跌近700点、逼近6.82,为本轮疫情暴发(2020年3月)以来跌幅最大的一天。
目前,强美元似乎仍无熄火之势,欧元、英镑、日元、澳元等G10货币都在对美元贬值,也造就了美元指数一骑绝尘。在此环境下,人民币未来究竟何去何从?
降息后人民币承压
8月23日,某国有大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贬值主要来源于降息和社融等经济数据的影响。“离岸人民币贬值幅度更大,境外贬值压力更多是交易出来的,而境内实需更多,在人民币贬值后,结汇的数量亦不小。”
第一财经在上周初报道,有外汇交易员表示,强美元压力仍在,境内流动性异常宽松,近期经济数据较为疲软,人民币贬值压力客观存在。但如果外贸数据未来仍能维持7月前的强劲态势,或能对冲这一部分高估,继续在目前的点位附近横盘。据记者了解,目前外资行对于美元/人民币的年底点位预测大都在6.7~6.95之间。
就四季度而言,各界普遍预计人民币存在一定压力。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此前对记者表示,从全球通胀、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等指标看,美元上行趋势并没有结束,相应的资产价格包括股票、商品、人民币汇率等都存在压力。
事实上,三季度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在6.7区间横盘许久。直到8月12日,当日晚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信贷与社融增量分别少增4010亿元与3191亿元,反映当前融资需求仍然较弱。社零增速2.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7%,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行至-6.4%,疫情缓解后国内需求恢复尚不明显。
当时,美元/离岸人民币从6.7225贬值至6.7445附近。作为对数据的回应,8月15日,MLF和逆回购利率双双下调10BP,中国10年期国债、国开债收益率大幅调控下行,美元/离岸人民币瞬间跳至6.8163附近,贬值幅度高达近700点,这是近期横盘后的久违突破。由于考虑到海外正在掀起激进的“加息潮”,早前各界都不认为降息是中国央行可能会考虑的选项,因而交易员对这一意外举措的反应颇大。
随着MLF下调,本周一LPR亦如预期下调,与房贷更相关的5年期LPR大幅下调15BP,这似乎也进一步导致人民币走贬。
近期汇丰上调了美元/人民币的预测,目前该机构认为到2022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将达到6.9,到2023年年中为6.95。该机构表示,“近期美元/人民币已突破备受关注的6.8关口,我们认为这意味着美元/人民币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和明年上半年处于一个新的更高的区间,比如6.75~7.00。”
但汇丰也认为,稳定的收益率差异和更加公允的估值表明,此轮人民币贬值将比第二季度更温和。中国经济增长仍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逐步复苏,随着积极的财政刺激和稳健的货币宽松政策生效,经济不太可能像第二季度那样再次大幅收缩。
巴克莱方面对记者表示,人民币的走势取决于出口的变化。目前预计,三季度美元/人民币的点位在6.9,年底可能会回到6.8。
数据显示,中国5月贸易顺差达787.5亿美元,6月贸易顺差则高达979亿美元,7月贸易顺差达1013亿美元,这是有记录以来,我国月度顺差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继续超预期。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对记者表示,未来贸易形势仍将是主导人民币走向的关键。在这方面,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一是价格因素变化,二是海外需求变化。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海外涨价潮也推高了中国的出口额。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对记者称:“汽车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可能是第二季度提振中国出口增长的极少数行业之一。中国庞大的汽车产业产能(尤其是电动汽车),拥有更完整的国内供应链和价格竞争力,应该会为中国的出口提供一些缓冲,尤其是考虑到在过去一年半里,发达经济体的乘用车价格通胀非常高。”不过他近期提及,根据中国八大港口外贸吞吐量同比变化(每10天发布一次数据),8月1~10日的数据从7月21~31日的29.3%、7月的14.7%明显下降至0.2%。事实上,7月出口产值同比增幅已从6月的15.1%降至9.8%。
强美元短期难熄火
强美元对人民币的影响亦不容小觑。8月23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隔夜再度突破3%,中美利差倒挂的幅度扩大,美元指数则在同日下午一举突破了109。截至北京时间23日19:25,美元指数报108.933。
近期,多位美联储官员表示,为遏制通胀,日后仍将进一步积极加息,带动美元飙升。上周四,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Bullard)和旧金山市联储主席戴利(MaryDaly)提及进一步加息的必要性。他们的言论表明,9月有可能连续第三次加息75BP,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EstherGeorge)也表示,不会停止收紧政策,直到他们“完全相信”通胀正在回落。
由于此前公布的美国7月CPI不及预期,引发了市场对通胀见顶的预期,9月加息75BP的预期一度降温至50BP,也导致美元指数一度回落到106之下。不过,7月CPI的读数仍高达8.5%。近期,一系列鹰派言论令加息见顶论降温。
本周,投资者目光聚焦即将在美国杰克逊霍尔举行的全球央行年会,这场为期3天的研讨会主题为“重新评估经济和政策所受的制约”,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于北京时间周五晚上10点发表主旨演讲。年会历来被视为美联储官员释放政策变化信号的重要会议。目前,投资者最想了解的是,央行后续加息的力度会有多大。
FXTM富拓高级研究分析师LukmanOtunuga对记者表示,在美联储不再提供具体前瞻指引、逐次会议制定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此次研讨会传递出的信息尤为重要。“近期,美元势如破竹地突破了若干关键水平,需要关注的是,市场是否已经在为鲍威尔发表强硬言论做准备,或者仅仅是因为夏季行情,市场交投清淡凸显美元长期升值趋势?”
非美货币普遍疲软
G10货币的疲软也推动美元指数走高,未来,相关货币如何变化也将间接影响人民币。
其中,欧元的走软无疑作用最大,毕竟欧元在美元指数中的占比高达近60%。北京时间8月22日23:00,欧元对美元报0.9967,同日早前再度跌破1:1的平价。
此前,德国CPI在7月环比上升5.3%,是自1949年开始统计此数据以来的最大升幅。同时,年率上升幅度达到了惊人的37.2%。虽然这可能加大欧洲央行在9月再次加息的压力,但因为投资者更加担心经济衰退的风险,所以未能提振欧元。
能源危机几乎成为压垮欧元区的最后一根稻草。相关调查显示,经济学家目前预计未来12个月,欧元区陷入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升至60%,这高于之前调查的45%,远高于俄乌冲突之前的20%。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最快可能在本季进入经济萎缩。上周五,欧洲天然气价格连续第二天收于历史新高。上周末,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宣布将在3天内完全停止通过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的供应。
除了欧元,英镑也对美元下挫。随着英国通胀率上升到10%上方,英格兰银行警告称,该国经济可能在第四季度陷入衰退,而且可能持续一年多。
日元更是疲软,周一,美元/日元升0.40%至136.43,美债收益率上升将美元/日元推升至7月28日以来高位,同时周线有望升超2%,创6月10日以来最佳单周表现。日本7月通胀同比上升2.6%,创下近8年最高点,连续第4个月高于日本央行2%的目标。
“尽管物价压力日增,央行完全没有可能加息或调整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控制在0,下称‘YCC’)。”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辛普森(MattSimpson)告诉记者。债券交易者在今年6月曾试图驱使日本央行调整其YCC政策,招致央行购买天量债券的回击,交易者以受伤收场,而央行成功收复对10年期债券收益率的控制权。日本通胀仍在上升,但程度弱于其他发达国家。事实上,根据日本央行的预测,通胀会在四季度达到顶峰。所以,整体上似乎没有理由预期日本央行迫切调整利率或YCC政策。
此外,对风险情绪尤为敏感的澳元近期也在下跌,截至北京时间8月22日23:00,报0.6875,过去一周澳元对美元贬值近3%。
下一篇:
“他是我们与50年代的一位历史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