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意见|从《爱情公寓》到《破事精英》,国产喜剧为何不停遭遇“抄袭”罗生门?
06-28
浏览量:490
6月18日,由韦正编剧并执导的《破事精英》在爱奇艺小逗剧场上线,但刚刚播出两集便陷入抄袭争议。有观众指出,该剧设定抄袭英剧《IT狂人》和日剧《庶务二科》。
对此,韦正6月20日在微博中发多张长图否认抄袭,称《破事精英》剧本前后写作近两年,约65万字,所有的背景、场景、人物和故事皆为原创,绝不存在抄袭其他剧集的情况。
此外他还表示,《破事精英》是他认为现存最好的国产喜剧之一,讲的是中国故事,和二三十年前的日剧没有任何可比性,在形式、主题和创意上也超越了传统的情景喜剧的范畴。
《破事精英》和《IT狂人》的相似性并不难发现,除了主角变成了男性外,《破事精英》和《IT狂人》一样,都是室内情景喜剧,围绕一家大公司里最边缘部门里的几名员工展开,主角都是被同样性格古怪的领导安排空降到这个部门,他们的办公室一个在地下室,一个写字楼的2D夹层,办公室的布局也有相似之处。从人物来看,首集登场的男主下属庞小白和苏克杰与《IT狂人》中女主的下属Moss和Roy身材和性格设定相似,一个是能言善辩的段子手,一个则是木讷的geek人设。
这种人物和剧情架构的相似是“抄袭”指责的主要论据。但另一方面,《破事精英》也的确有与当下年轻人相呼应的现实语境,反映的实际上是职场人看不到晋升空间,在管理体系层层施压下的一种荒诞却日常的生活。
在《破事精英》的两极的评论中,除了严词厉色的“抄袭”申斥,部分观众也十分共情这种职场人的生活,评价这部剧是“拍给普通人看的喜剧”,“没有出现草根逆袭、主角光环、开挂的爽文叙事”。
各执一词的争论中,《破事精英》成为了身陷抄袭“罗生门”的又一部国产喜剧。在《破事精英》之前,韦正执导的《爱情公寓》系列从2009年播出伊始就被质疑抄袭《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等海外剧集,韦正曾在2020年回应此事称,自己当时入行不久,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情,没有人能教他。他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但错误更多在于相信了别人的承诺。
再往后,徐峥导演的“囧系列”也被指出和《飞机、火车和汽车》《预产期》等好莱坞电影相似,2020年上映的喜剧电影《沐浴之王》也被指抄袭韩国漫画《沐浴之神》。尽管这些影片的主创都出面否认抄袭,但当时并未平息舆论的热议。
抄袭与否很难定论,但国产喜剧频繁陷入抄袭罗生门,也部分反映了国产喜剧原创乏力的现状。这种乏力的一个明显的表现是沉迷于过时的谐音梗。在《破事精英》中,第一集中的小半笑点都来自编剧给主角起的人名,比如李佳航饰演的胡强,同事笑他“不愧叫胡强,居然还会‘糊墙’”,胡强的同事傅兰尼,也没有逃过“你可真是烂泥扶不上墙啊”这样的老梗,这也让观众觉得笑点老旧。
“融梗”是国产喜剧创作乏力的另一表征。一位《爱情公寓》系列的00后粉丝对界面文娱表示,他觉得《破事精英》前两集就融了《闪灵》《武林外传》《熊出没》中的梗,但借鉴程度并没有到抄袭的地步。
在造梗、翻新旧梗流行的当下,喜剧中梗的来源可考难度更大,而梗的泛用化又导致一部国产喜剧往往成为不同喜剧桥段的拼接,融合了过往一段时间内的新老喜剧创意,使得作品缺乏统一的立意和风格,也让抄袭的界定更加困难。当一部喜剧陷入抄袭争议,往往主创觉得冤屈难伸,而观众则唇枪舌剑、愤怒不已。
除了原创的乏力,国产喜剧往往在表演上也落入过分夸张的窠臼,人物常常显得过于脸谱化,生活痕迹不足,尽管题材在努力接地气,但表演仍然显得悬浮。比如《破事精英》中,李佳航饰演的主角胡强和他在《爱情公寓》系列中的张伟一样,总是在吃苦受罪,“倒霉蛋”人设固化。“迫事部”程序员欧阳莫菲出场时,为凸显她不拘一格的个性,她走路的动作大摇大摆极不自然,这种老套的动作也早已没有任何新意和笑点。
在喜剧中,编剧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编剧的生活阅历丰富度往往能决定他是否能写出真正令人信服又充满笑点的人物和桥段。比如《生活大爆炸》监制和编剧之一的埃里克·卡普兰,他的简历上不仅有《辛普森一家》这样的动画喜剧,还有多年的脱口秀节目编剧经验,在生活阅历上,他母亲是生物老师、父亲是律师,从小喜欢游戏、漫画和哲学,毕业于哈佛大学,学历甚至读到了博士。
而在国产喜剧中,这种层级的制作班底仍然非常罕见。韦正在拍摄《爱情公寓》前,仅拍过一部电影,与他合作的编剧汪远是他的大学学弟,两人当时刚刚毕业四五年。
生活经验和创意的双重匮乏,让国产喜剧总有着自我重复、借鉴海外喜剧作品的影子,一次又一次陷入抄袭争议。
一个关于喜剧为人熟知的表达来自陈佩斯说过的“喜剧的内核是悲剧”。陈佩斯曾在他的喜剧培训班上具体阐释过这个理论,“笑的行为本身就是因为有差势的存在,大到一个戏剧,小到一个噱头无不如此”,陈佩斯表示,当时外部对他这个表述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喜剧就是有人倒霉就行”。目前来看,很多国产喜剧都陷入了这个让人倒霉的怪圈里,还不知如何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