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金》遇冷,《开端》走红,什么样的剧更容易成为爆款?
04-28
浏览量:499
搜狐娱乐专稿(山今/文)迷雾剧场2.0的最后一部存货《淘金》,似乎也没能达到预期。
昨天已经完结,虽然没有烂尾,但平淡地开播,又平淡地播完。
影帝廖凡坐镇、淘金题材、被传是“全村最后的希望”……各种期待加持之下,依旧没能挽回《淘金》的热度。
同时,《开端》成为新的话题剧。
某种程度上,《淘金》和《开端》来自两个体系,两者的优缺点正好相反。一个电影质感,一个普普通通;一个循序渐进,一个简单直给。
而这两部几乎同时播出的悬疑短剧,似乎也解答了“迷雾剧场”过去一年的低迷。
都尊重内容、用心打磨,但什么样的剧集更容易成为爆款?
01 精致的《淘金》
《淘金》并不是糊弄剧。从演员到剧情细节,从服化道到摄影,都显示了剧组的用心。
剧中一共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以陈保金(陈飞宇 饰)为首的新人,一条是以武建超(廖凡 饰)为代表的老人。
陈保金不贪财,他有比当亡命淘金客更好的出路,去淘金只是为了找哥哥。陈飞宇的表演不算差,他本身的形象也比较符合“局外人”陈保金。
另一边以武建超为首的金场老人,目的更单纯,就是淘金、赚钱。
矛盾来自于被垄断的金价。工人们淘的金子,只能以极低的价格被雇佣公司收购。如果想要卖出更高的价格,可以“走私”,卖给一个叫“猫头鹰”的组织。
只不过“走私”并不符合公司规定,抓到了会被惩罚。
整个故事发生在80年代,地点是K国木厂河流域,从剧中的展示来看,可以简单理解为“蛮荒边境”。
《淘金》可以用“精致”形容。主创去到了云南实拍,密林树丛、泥泞的土地、接近干枯的河床、潮湿的洞崖,都非常真实。
人物的肤色无一不是黝黑、干裂的,很符合每天风吹日晒的淘金工作。
在视觉风格方面,《淘金》整体采用了低照度摄影。
这种风格在夜戏部分更为明显,光源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来自黄色的烛光,很多场景甚至直接采用自然光,比较昏暗,但很符合80年代蛮荒边境的氛围。
好看、精致、有风格,但有用吗?
某种程度上,《淘金》的精致是合理的,它和边境题材以及主题表达相辅相成。
所有的风格化,最直接的目的是塑造环境。远离文明的淘金区,那是一个边境的、封闭的、蛮荒的、炎热的法外之地。
也正是在如此恶劣、封闭的环境之下,淘金客们对于金子的疯狂追求,更加合情合理。
虽然某些场景的人物对话确实略显做作,但《淘金》的“错”,并不在精致。
02 注定小众的《淘金》
“看不进去”,是很多观众对于《淘金》的感受。
精致无罪,《淘金》也并不差。只不过从冷门的西部冒险题材,到复杂的剧情,注定了它不会成为拯救迷雾剧场的爆款。
剧中角色众多,且关系错综复杂。陈保金找哥哥那条线比较简单,人物动机也很明确。
问题在于金场那条线。这条线上,有老禅、矿姐、武建超、玛德堡、老歪、老六等人,分了三派势力——老禅派、武建超派,以及护矿队。
其中除了武建超和矿姐是熟脸,其他演员对于观众来说都比较陌生。要在短时间内,让观众把脸和角色对上号、理清人物关系、交代角色动机,并不简单。
《淘金》花了五集才完成这个任务,要求观众拥有十足的耐心。
其实大部分观众对“淘金”都不熟悉,更通俗、保险的做法是单线叙事,以陈保金的视角作为切入点。
他是淘金场的新人,也是一个局外人,观众可以跟着他去慢慢窥视金场的权力结构、运作规则。
在复杂的人物和剧情之外,《淘金》的节奏也比较慢。
多线叙事,人物又多,每天两集,每集的信息量都比较分散,留给观众的讨论空间比较小。
前六集主要就讲了一件事,老六为了自己的利益,挑唆玛德堡炸金场。金场被炸,老掸和武建超的金子被抢,多年努力终成空。
为了继续淘金,众人决定去凶险的姊妹岭,故事由此转场。
《淘金》属于渐入佳境。高能剧情发生在第六集,主角团去姊妹岭的路上,发现森林里有大量的动物尸骸,并遇到了“鬼打墙”,在夜晚的大雾中走散。
进入姊妹岭的剧情更有看点,所有人物的目标都非常明确——挖到最值钱的狗头金,一切戏剧矛盾都围绕“淘狗头金”展开。
只不过花了六集的时间铺垫,这个代价似乎有点高。
03 水逆的“迷雾剧场”
某种程度上,《开端》的走红回应了《淘金》的遇冷,甚至是“迷雾剧场”过去一年的低迷。
大家的制作都很用心,都不是糊弄剧,但什么样的剧更容易受到观众的青睐?
比起所谓的精致、质感,那些简单的、直接的、普世的,更能走进观众。
《开端》的主线剧情就比较简单。主角明确,就俩人;人物动机明确——找炸弹犯、救人;剧情的推进明确——不断进入时间循环。
剧中甚至没有那些绕口的物理学术语,不解释循环为什么出现,就是一个硬设定。
循环的规则也很简单易懂——每循环一次,时间就提前一分钟,直到炸弹上车,就会停止提前。
实际上,《开端》的节奏也不算快,第一集就讲了一件事:女主陷入了循环,其中充斥着大量和警察对话、录口供的情节,叙事效率较低。
前四集基本处于前情提要阶段,直到第五集才开始找凶手。
但《开端》首日就放了六集,剧情已经展开,有“二次元少年”这种比较讨喜的角色,留给观众很大的讨论空间。
第二天更新的第八集更是高能,找到了凶手、被锅姨杀了、杀了锅姨……全都是戏剧性十足的情节。
对比《淘金》播了三天才勉强拥有一个高能剧情,显然《开端》的播出策略更适合在短时间内发酵。就算是大规模营销,也能够找到发力点。
另一方面,《开端》的主题输出更加普世。那些努力生活的小人物,那些可怜又可恨的小人物,网络暴力,公交车色狼……更能引发现代观众的共鸣。
《淘金》的格局倒是很大,迷失在金钱和欲望中的人心,只不过离日常生活太远,无法产生强共情。
所以,尽管《开端》并不强调质感——公交车上的构图杂乱无章、摄影无风格、警察线拍得像法制节目,却仍然成为了开年爆款。
因为那些粗糙的部分,并不影响主线剧情,以及普世价值观的输出。
比起有野心、精致的《淘金》,接地气的《开端》天然拥有更广阔的受众,也更容易成为爆款。
从《八角亭迷雾》到《谁是凶手》,过去一年的“迷雾剧场”一直尝试不同题材的创作,在质感、演员阵容方面下足了功夫,却持续低迷。
在口碑上,《淘金》终于扳回一成。《淘金》算是“迷雾剧场2.0”的集大成,尽管没爆,总归质量还是在的。
只不过,现阶段的“迷雾剧场”,更需要的也许不是曲高和寡的《淘金》,而是那些能走进观众的爆款。